在我的眼中看来,小孩阶段的世界,没有倾听的概念,只顾着向世界撒泼打诨,嬉戏玩闹。在我的心中看来,从我接触父母以外的成年人开始,“学会倾听”这件事在我眼前的成长速度比我自身的成长还快。
记忆中“关于倾听”的初次体验,是小学五年级左右,班上换了个新的数学老师。他叫李小平。名字实在是太好记了。李老师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带着十岁左右清澈童真的态度,心里默默地想,他肯定和邓小平爷爷有故事,要不然就是他的父母和邓小平爷爷有故事。
新老师上的第一节课,往往不会直接上课。而是穷尽自己的人生经历,让一群新学生马上树立亲切感的同时,还要携带一定的敬畏心。大多数老师敬畏心这一块更加刻意。李老师不一样,将近15年过去,他在我们一群小孩心中是通过幽默感树立的敬畏心,长大后其他同学也都争相约着去李老师家看望他。
记得那一天,他上课上着上着,和我们一群傻不拉几的小孩说:“我一直以来都保持一个习惯,任何人和我说话的时候,我的身体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侧一点身子,把耳朵靠近他,仔细听他说话,这样会让对方觉得很尊重。”他一边说着这个习惯,一边用自己的动作,表情上凸出的眼珠传达出的那份认真。时至今日,我脑子里面一回想,依然忍不住起鸡皮疙瘩。
说真的,他描述“仔细听任何人说话能给对方带来尊重”,在当时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
我深刻记住了。但我没有把他说的这个习惯运用在我当时的同龄人身上。就像我开篇说的那样,小孩的年纪更注重表达天性。
渐渐地周围的朋友们拉着我一起长大到接近十八岁的年纪,我这个男生变得异常地敏感。就算假如作为一个女生来说,都有点过分了。我身边的女同学们也都这样评价我。这份敏感的出现造成我与任何人的交往都是试探性的角色。我小心翼翼地表达着自己的世界,仔仔细细地对待身边的任何的人。二十二岁前的我总是努力寻找接触的任何人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心里默默地羡慕这份闪光点。我记得班上有群同学总是聚在一起开一个同学的玩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我就觉得他也是咱们的同学啊,为什么要这么拿他开玩笑呢。但是因为我敏感懦弱讨好的性格,为了迎合这群同学,我没有当面反驳他们。值得庆幸的是,我私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去开那位同学的玩笑,并且一直到现在也说过,羡慕他的特立独行。
我那时开始注意到一个小城镇的现象。成绩差的同学,是很难被大多数同学正确看待他的思想的。小城镇的唯成绩论从社会上传递到每一个家庭里面,辛劳工作一生的父母们对成绩的刻板影响也自然传达到孩子身上。大家就这样凑到一个小城镇的学校。尤其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也基本上唯成绩论。
我真的不太明白,成绩好的人为什么就自然是班干部,他就是所谓优秀的学生。一个学生成绩好,为什么似乎就代表他就是这个班级的上流人士,他说的话为什么自然被大家很容易接受,管这位学生的老师们,也时常派他做一些小特派员的任务。我的成绩是一直在变化的,有的科目也考过班级上的第一名。当我考第一名的时候,我很刻意在心理强调,就算自己成绩好了起来,也要和所有的同学认真的相处。(但是我现在意识到实际上人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对所有人用统一标准的。这又是另外一件事。)
总之,我想说的是,高中时候的我,尽管成为了一个敏感的人,依然在努力发现每个同龄人的闪光点,并且羡慕并且偷偷学习。实话实说,我当时并没有找到和我类似的人。非要去寻找一个原因,应该是我天生就是这样的性格,加上自己开始看课外书,电影,电视剧。我看所有的文学作品以及视频的时候,完完全全被其中人的情绪所打动,我那时就认为,我看的不是一个个作品,而是一个个人生,它让我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的种种人,以及这些人是这样的心理活动,这样的情绪共鸣。不可避免,脑子里有了这些印象,我觉得每个人都很脆弱,都需要被认真对待,由此自己变得敏感和对他人也小心翼翼。
印象很深刻,在家看一部很丧的美国成人动画《马男波杰克》,里面的主人公们都是社会人,在酒吧遇到另一个穿着大衣,身材有点奇特的“成年人”(实际上这个“成年人”是三个孩子藏在大衣里面假扮的)。在社会上闯荡多年的主人公们和这位“成年人”聊起了天,最后主人公们说:“你真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对象。”实际上这个“成年人”全程什么都没说,“他”只是默默地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的角色。
我瞬间想起了李老师的话。我开始思考:成年人的世界很难找到听他们说话的人吗?不过会倾听的人实在是太厉害了,那我现在就要这样做起,成为这样的人。
很可惜高中时候给我的反馈缺依然是糟糕的。大家根本就不在乎你会不会倾听。大家心里有自己想听话的人,即是成绩好的人。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对另一位同学积极地说着海贼王漫画的最新剧情,另一个成绩好的同学随口一句:”不是这样的,我之前看到的不是这样。“那位听众的表情马上就表示出相信这位成绩好的同学的话。成绩一般的同学还在激动地说,”不信我们马上上网查,我昨天才看的。“我记得十分清楚,那位成绩好的同学拒绝了去讲台上的电脑查,开始说起了他看到的剧情。那位听众已经完全不在乎之前的讲述者了。
我知道前者是对的。因为我前一天也看了最新的剧情。高中的时候,我常常从这些小事,不管是自己还是其他人身上,都感到悲伤。
我的悲伤让大家也给了我一个称号:”非主流“。
不过我得诚实地说,我的思想是”非主流“,但是我的行为十分主流。我混迹于一个班级大大小小的圈子,融入地洽到好处。甚至于两方敌对的圈子,我可以是其中互通对方情报的中间人。我今天想起来,很后悔自己成为这样的角色。实在是太不酷了。如果可以重来,我希望自己不再融入任何一个圈子,心形合一,思想上的非主流也要体现在行为上。这样我今天回想起来一定不会觉得羞愧。
总而言之,再说回”会倾听“这件事,高中时候还是没有让我体会并且真正运用到周围人身上。大家都不需要一个会倾听的人,大家只需要自己的成绩变得好。
啊,终于大学毕业了。我们终于成为了梦寐以求的社会人。那些读书时说以后有钱了,就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日子来了!真的吗?这个社会好像没有允许人真正休息过,但我觉得不是社会的原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毕业后的大家默契地把目标放在买房子上了,工资的比较上了。大家还是那么忙。尽管我不理解大家的忙碌。我很简单,我想的只是,过一个有趣的生活。我觉得大家都不够有趣了(也许照他们的话说,我还不够”成熟“)。
我上班期间经常找同龄人喝酒。试图聊些工作外的内容,聊完的结果是让这些同龄人觉得我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说着不曾对其他人说的隐私。我细心地听着。我在这个时间段恍惚,啊,成年人是越来越孤独的,成年人都只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成年人都有自己的过去,也都想着自己的未来。成年人都自动接受了社会目前的设定:唯金钱至上。所以成年人们都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想法,只能将自我关在异乡的小房间。成年人的收入基本上是被动地来自于其他更年长的成年人。寻求他人给予金钱的成年人是很难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前,得花大量的精力先表达其他人的想法,以及面对自己的想法被对方贬低的伤害。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人坐在他对面,身体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侧一点身子,把耳朵靠近他,仔细听他说话。他就会感受到尊重。